Login

134-060-1511kaiyun@szjunhang.com

  1. Kaiyun > 新闻动态 > 行业资讯

全力推动我县来料加工业发展再上新水平

作者:小编 日期:2024-01-22 21:53:28 点击数:

  全力推动我县来料加工业发展再上新水平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来料加工业的发展,把发展来料加工业作为促进农民增收、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通过强化组织领导,健全完善扶持政策,内引外联开拓市场等措施,实现了来料加工业蓬勃发展。目前,全县共有来料加工经纪人406名,从业人员3.5万多人,培育了服装、箱包、珠饰品、文体用品、电子产品等10个大类的200多个小项目,截止2014年11月实现来料加工费发放3.9亿元,预计实现年人均加工费收入12500元,占我县农民增收金额的12%。

  (一)坚持政策推动,增强发展动力。我县来料加工业能得到快速发展,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得益于强大的政策推动力。自2008年起,县委、县政府分别出台常政办发(2008)128号、办(2009)93号、常政办发(2013)87号等文件扶持推动来料加工发展,6年来,累计发放来料加工扶持款项达1500万元。2011年,安排省特扶项目资金1500万元,用三年时间建设村级来料加工厂房25幢,破解来料加工转型升级场地难题。

  (二)坚持素质提升,突出增收实效。一是把好经纪人队伍素质关。每年根据经纪人业务发展需求,举办经纪人培训班,对经纪人进行合同法、安全管理、金融、税务、电子商务、企业5S现场管理等知识的培训,增强经纪人抗风险能力,提高企业化管理意识和水平,以管理出效益。二是加强从业人员就业技能培训。把来料加工从业人员培训有机纳入农民素质培训工程开云·kaiyun,根据各乡镇来料加工项目特色和需求,开展有针对性的“菜单式”培训,培训费用政府买单,让更多的人掌握更多的技能更好地从事来料加工,实现家门口就业增收。三是组建经纪人协会。成立来料加工协会,发展会员120多名,以开展年会、座谈会、对接会等形式,推动来料加工业行业自律,促进经纪人之间的合作和交流。

  (三)坚持市场拓展,广开合作渠道。每年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组织经纪人赴义乌、温州、浦江等地召开项目对接洽谈会。充分利用义洽会等商贸发展平台,每年组织有一定接单能力的经纪人组团免费参展义博会、义洽会,帮助经纪人直接从市场中获取订单。另外,努力拓展来料加工电子商务平台,充分利用常山来料加工网,加强与网络市场的连接,引导经纪人从网上接单。

  (四)坚持部门联动,形成工作合力。充分利用各部门资源优势和工作力量,形成政府主管、妇联牵头抓总、部门协同配合、群众积极参与的发展模式。妇联发挥牵头抓总的作用,不断拓展服务平台,整合资源,形成工作合力,组织实施了来料加工技能比武,举办来料加工成果展、来料加工现场会等,赢得社会的良好反响,浓厚了发展氛围;县财政局及时安排专项资金;县农办积极争取上级扶贫资金,在技能培训、对接洽谈等活动上提供大力资金支持;县经信、商务、招商等部门积极帮助拓展业务,义博会、义洽会等都给予免费展位安排;县金融办及相关金融部门把来料加工作为重要的扶持项目,在信贷优惠政策上予以指导协调,着力解决经纪人资金筹集难问题;环保、工商、税务、交通等部门在工商登记、税收、运管方面开绿灯;各乡镇、街道和村积极帮助解决加工场地问题;报纸、电视、广播等媒体大力开展来料加工宣传,为来料加工积极营造了良好氛围。正是各部门和基层组织的鼎力支持和有效服务,有力推动了来料加工业向前快速发展。

  (五)坚持特色培育,提升产业水平。一是创新合作经营模式。通过与一些大企业开展业务对接,引进外地知名企业直接到我县设立分车间的模式,提升承接能力和对外合作项目档次,打开了产业发展的长远空间。同时,把发展电子商务作为来料加工今后的一个发展趋势,搭建平台,注重培育,目前全县共有15名经纪人尝试网上销售业务。二是培育示范基地。注重培育区域特色,扎实推进“专业村”创建工作,着力推行“一乡一品”、“一村一品”发展模式。目前,全县共培育年发放加工费达300万元以上的来料加工专业村15个。整合省特扶项目资金及县财政来料加工专项资金1200万元在赵家坪移民安置区建设来料加工创业示范基地,一期完成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集产品展销、管理办公、生产用房于一体,目前正在建设配套设施,招商工作也在洽谈当中。三是积极推进“个转企”。坚持“三个走向”(从分散走向集中,从家庭走向车间,从农房走向工厂),推动来料加工业转型升级。通过简化工商登记手续,开通环评绿色通道,对“个转企”来料加工户实行奖励等,全县办理工商登记来料加工企业共30多家。通过近年来重点培育扶持,涌现了一批由“来料”向“来样”、“来单”转变,购置设备,提高加工产品技术含量,实现转型升级的优秀来料加工经纪人。如招贤镇的春生电子加工、来飞帐蓬加工;青石镇的百花服饰加工;球川镇的荣威鞋业、丝宏服装加工;白石镇的阿哈伞业、有金饰品加工;辉埠镇蒋建村电子加工;金川街道的利丰皮具加工等,都逐步走向了企业化发展模式,极大提升了产业水平

  随着我县发展来料加工业工作的进一步推进,尤其是在当前形势下,仍存在不少制约和影响加快来料加工转型升级步伐的问题和困难。

  (一)市场竞争力有待提升。一是队伍素质有待提高。来料加工业经纪人素质整体上参差不齐,一部分经纪人市场意识、诚信意识不足,接单能力和管理水平有待于进一步增强。大部分从事来料加工的妇女也因家庭意识较重,工作时间随意性较大,勤业敬业意识不强,加工熟练程度不高,招工难问题凸显。二是产业化水平有待提升。目前,我县来料加工虽然品种数量丰富,服装、箱包等平车类加工项目也形成了一定的加工特色,但整体上机械加工、集中加工规模不大,加工点呈散乱点状分布的较多,没有形成聚集型、规模型发展,各乡镇特色明显的“一乡一品”发展模式尚不明显,具有示范带动效应的加工基地建设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二)转型升级遭遇瓶颈制约。具有转型升级需求的来料加工点,面临生产资本、用工成本等大幅增加,经营能力上对工商管理、税收、消防等相关知识的短缺等,造成转型比较困难。因此,融资、用地及招工难问题仍然是制约我县来料加工产业提升的瓶颈问题。

  (三)市场对接渠道不够通畅。我县来料加工点大多比较分散,规模大小不一,经纪人基本通过现有资源和社会人际关系“一对一”获取订单,货源渠道相对单一,缺乏与市场连接的畅通有效的货源信息对接平台。每年仅通过参展义博会、组织洽谈会等形式相对固定和单一,对接不够及时有效。

  (四)服务管理模式有待转变。实践证明,对于转型升级的来料加工企业,妇联作为群团组织无论在人力、财力和专业上都显得力量不足、服务不够,与税务、工商、金融等职能部门沟通相对脱节,不利于来料加工业的规模化发展。

  (五)安全生产问题突出。我县来料加工普遍以家庭作坊式加工为主,通常生产、生活混杂,货物堆放较为杂乱无章,电线、电路存在乱接、乱搭、线路老化问题,人员管理相对比较松散,因此安全隐患问题十分突出。

  (一)着眼长远发展,合理规划布局。做好全县劳动力资源、场地、交通区位等来料加工发展要素的调研,摸排一批具备来料加工发展潜力的村镇,制定全县来料加工发展规划,根据政策文件要求指导各乡镇结合“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工作,做好区域来料加工发展规划,建设一批具备辐射带动能力的来料加工示范基地。

  (二)发挥龙头带动,建好示范基地。本着发挥示范基地的“龙头带动、辐射周边”的良好效应,抓好示范基地的建设工作。一是着力抓好赵家坪移民安置区的来料加工示范基地的建设工作及项目引进工作;二是引导有条件的乡镇在做足、做好相关工作调研,建设来料加工创业示范基地;三是整合各方资源,为已建成村集体来料加工厂房引进优质加工项目,以点带面建设示范基地,提升来料加工发展空间、层次。

  (三)强化平台建设,有效对接信息。一是畅通就业信息对接。以赵家坪来料加工示范基地的展示服务中心为着力点,结合来料加工经纪人协会平台,建设来料加工服务中心。中心开通来料加工服务热线,完善来料加工网站,及时发布我县来料加工点招工信息,对有就业、项目需求的来访、来电及时登记和处理,实现项目、就业信息的有效对接,解决“有单没人做、有人没单做”的矛盾。二是畅通项目信息对接。突出项目支撑,拓展货源渠道。通过“请进来”、“走出去”方式,举办项目对接洽谈会、组团参加“义博会”、引导在外创业成功人士返乡创设来料加工生产基地、对外积极宣传我县来料加工发展政策环境,吸引大公司、大客户来常建设加工基地等;适时在义乌建立来料加工联络处,面向市场及时获取有效货源信息,并对接我县来料加工协会,实现市场和经纪人的信息沟通;结合来料加工服务中心,充分利用我县来料加工网站,拓展电子商务销售平台,实现网络销售与接单。

  (四)转变管理模式,提升服务效能。实行分阶段管理。对于尚处于初级阶段的来料加工点仍由妇联牵头管理服务,致力于发展和培育小加工点,努力“孵化”来料加工企业;对于已转型企业的来料加工点归于工业口分管,由经信局牵头,联合税务、金融、市场监管、安监等部门,明确各部门职责,做好相关提升服务。

  (五)明确安全责任,强化安全监管。来料加工生产安全关系千家万户,要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切实担负起安全生产的监管职责,加强本辖区内各来料加工点的日常安全生产监管工作。安监、消防、工商等相关职能部门也要把来料加工点作为重点加以指导检查,确保来料加工业健康、规范、有序发展。


随便看看